裂变营销被玩到头了吗?? 二维码
讲到裂变营销,新世相和网易戏精课几乎是绕不过去的两座泰山。 2018年原价199元的网易戏精课12小时获得14万付费用户,原价199.9元的新世相营销课3小时卖出96741份,销售流水达400万。 虽然分享链接很快被微信封禁,但网易与新世相都在封禁之前,做到了13万以上的用户参与。 裂变营销的本质,是利用用户的影响力与社交圈子,来形成跨维度的横向传播。 一般来说,用户参与营销活动通常有以下几种心理:“大家都在参加”“可以优惠买东西”“转到朋友圈大家会觉得我很厉害”,以及“这个活动好厉害”。 基于这几种心理,在设置裂变营销玩法时就有了非常明确的逻辑。 裂变营销的包装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和关注点,底层群体的关注点更多的是折扣、优惠、现金券、返现、赠礼等物质利益;中层群体,关注的就是体面、格调等精神层次的利益因素;而高层群体关注的则是自我价值和体验感。 比如拼多多,将其裂变思路以“拼团更优惠”的形式进行包装,这种天然具备自传播能力的产品模式,成功在底层市场引起裂变传播,帮助拼多多在电商红海当中成功杀出一条血路。 所以,在确定了目标核心用户群后,我们需要根据用户群体的特征和习惯采取对应的“包装方案”。 当你的目标群体是底层群体,社交成本低下,那么文案越露骨越有噱头效果越好。 但当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的白领人群,那么文案的包装就很讲究,不仅要给他们明确分享的好处,还要符合他们的格调、审美、心理共鸣,让他们分享的“足够体面”。 瑞幸在这一点上就深谙此道,其裂变的点就在于将“首杯免费”包装成“新用户特权”。 在建立了巨大投入的前提下,用户能买账也是因为体面地给了用户足够的“好处”,毕竟针对一二线城市的都市白领,没有好的包装便绝不会被群体所接受。 既能吸引你的注意力,还能让你顺便拍照发朋友圈,收获分享的乐趣。激发自传播就是这么来的。 裂变营销的内核 什么是高传播价值呢?一言以蔽之,用户认为转发传播对自己“有利可图”。 裂变式传播一般有两种奖励: 一种是显性奖励,比如用户参与转发赠送礼品或满减券,是能得到直接的、看得到的好处; 一种是隐性奖励,这种则来源于用户参与转发后心理上的成就感,用户会觉得这种转发能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睿智、有审美、有档次、有格调、风趣开朗等。 这两种奖励机制前者比较初级,后者较为高明;前者的裂变效率在下沉市场奇高,后者的裂变效果在中高产阶层中更好。 不难看出,裂变营销的“内核”实际上分为两类: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,具体如何抉择可以视目标群体而定。 比如“三人成团,团长免单”这种裂变套路,就是给了用户物质利益的动机。 而微信红包的裂变,则是基于用户的社交需求,特别是逢年过节,大家都需要红包往来进行亲友或商务间的关系维护;所以微信红包在2014年推出来之后,在短短两年整帮助微信绑定了两亿张银行卡。 当年的修图软件天天P图和百度魔图,分别更新了“制作小学生证件照”、“PK明星脸”的创意功能,满足了用户的好奇心和趣味性,极大提升了产品的趣味性。藉此,百度魔图在短短几天内斩获千万App激活,令人咂舌。 就像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各种“精准测你天生自带哪种好运?”“智商测试:测你是哪种类型的天才? ”“趣味测试:测测你的幸运色是什么”等H5页面。 其裂变的思维逻辑是一样的,都是基于用户的趣味从而产生自传播力。 裂变营销的盲区 裂变营销在传播价值上的天然优势,让其处于营销链的顶层,当其他营销方案还处于“我看了,我忘了”的阶段,裂变营销则让用户“不仅记住了,甚至还想主动分享”,主动让用户帮品牌背书。 但这个过程中,裂变营销不一定还能坚守营销的初衷——要让用户记住品牌或产品的“好”,而不是简单的靠刷屏来刷存在感。 营销的目的很直接,就是让用户和市场说你好,而不是在大量资源投入中,成为大众消费的“快餐”,也避免成为“自嗨式营销”。 新世相营销就犯了这个错误。新世相营销课的刷屏式运营“吃相难看”“多级分销就是违法”,这无异于对新世相一直以来树立的的理性形象百害而无一利。即使赚足了曝光度,但品牌形象的损失无可挽回。 利益、关注、市场,这是商业的基础;利益、传播、市场,这是裂变营销的基础。那么如何才能打造成功的裂变营销方案呢? 不仅仅要从煽动性强的文案海报入手去包装裂变营销活动,输出高传播价值的内容形成裂变营销的内核,同时注重活动效果避开裂变营销的盲区,还要注重选择一个好的裂变活动平台。 建议各位旁友首选我们的互动游戏——拥有分享奖励、邀请奖励、裂变优惠券等种种裂变营销经典玩法。偷偷告诉你,至今使用我们的互动游戏设置的裂变营销活动,还没有一个在活动结束前被封禁过。
文章分类:
互动营销
|